“穿针引线”,新兴市场需求将成为下一风口!

 机器人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06-14

众所周知,中国纺织业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,招工困难,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,自动化改造已是势在必行。但是它却被业内公认最难实现自动化替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。软布料抓取、缝纫机与机器人同步、布料形状识别等问题一直是阻碍机器人涉足缝纫业的难题。


业内人士表示,这些新兴的使用场景对于机器人产品的质量、智能化和工艺的专业化都有更高的要求,而这些要求传统的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公司并不能满足。

难,就不做了吗?

其实国外厂商踏入自动化纺织产业的脚步早已迈出,只是在中国践行的厂家寥寥无几。

 

2016年,Henderson Sewing 公司在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、零部件及配件供应商之一,为了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及招工难问题,Henderson Sewing曾将Baxter(Rethink的协作机器人)集成到其缝纫机生产系统,并向客户推介配有Baxter协作机器人的自动化系统。


通过部署Baxter协作机器人,可以销售完整的自动化缝纫系统,帮助客户克服招工难题;缩短响应定制订单的时间;一年即可获得投资回报。不过就在不久前,大家也知道Rethink已经宣布倒闭了。

 “穿针引线”,新兴市场需求将成为下一风口!

 

2017年,来自美国公司研发的世界首台缝纫机器人swebot一度引发热议。 1个裁剪系统,4个智能化的缝制生产系统, 4个包装系统,"1/6"分拣系统,阿迪中国服装代工厂在美国的智能工厂,全部使用缝纫机器人,27个员工年产400万件,从截取布料到制作成衣,整个操作过程仅仅22秒的时间。


与一般的纺织自动化技术不同,缝纫机器人(Sewbot)模拟了缝纫工人的生产方式,利用相机观察面料轮廓,然后使用手、手肘和脚在布料上做微观或宏观的操作,达到了机械臂代替手脚,缝纫误差可以控制在半毫米之内。

 “穿针引线”,新兴市场需求将成为下一风口!


2018,中国能穿针引线的机器人来了!

珞石通过深入研发不断探索,让机器人能够与能工巧匠一样,与缝纫机完美搭档,完成精细的缝纫工作。XB系列机器人通过搭载自主研发的视觉系统、路径自主规划和柔性抓取技术,解决了缝制行业布料种类频繁切换及软布料抓取的行业难题,实现了缝纫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

据介绍,缝制工作站的研发是珞石集成项目发展开拓的缩影。目前该工作站所展示的柔性布料抓取,轨迹识别等技术,在整个缝制行业内都非常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。

 

 “穿针引线”,新兴市场需求将成为下一风口!

顺为资本执行董事孟醒表示,随着工业人口的持续流失和用工成本的持续上升,以及元器件国产化带来的成本下降,机器人的投资回报周期已经从3年降低到了1年左右。成本的降低使机器人的使用边界得到了拓宽,3C、服装、新能源等机器人的“新兴行业”逐渐将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客户群。

 

新兴市场需求将会成为国产机器人发展的突破点,所谓弯道超车,不能只拼速度还需讲究策略,国产机器人面对新兴产业又将如何?

 

“四大家族的机器人在汽车生产厂的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工艺,但新兴的缝制、打磨等场景是非标准化的特殊场景,国产机器人跟四大家族的机器人差距并不大。而且国产机器人企业离市场需求更近,这让我们看到了机会。” 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樊雪松说道。


同时他也坦言,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在这些新兴场景是在同一起跑线上,既对机器人的控制和精度要求严苛,又需要深入到具体、复杂的工艺场景进行标准化的新工艺开发,而国内机器人企业背靠国内市场有先天优势。

 

弯道超车把握机会,极速前进

正如库卡新任CEO在接受中国机器人网采访时说,在中国市场推广工业机器人使用,最大的难点往往不在于机器人本身的技术开发,而是如何把机器人技术与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完美结合。
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