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缺少的关键技术,国产机器人传感器,依靠进口仍是我国现状

 机器人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10-28

  此前,有官方报刊发布了一系列的集合文章,公布了卡中国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,一时间引发了众多讨论。国人突然意识到,想要彻底成为强国,路阻且长。我们将就此做一个专题,分析这些卡我们脖子的关键技术究竟难在哪?上期说到与医疗领域密切相关的“靶点”技术,今日讲述国产机器人传感器的不足。

 

  狭义上理解,机器人是最接近人类的一种机械体系,人们在进行设计时,希望它们可以模拟真实人类的四肢、五官、进而再到行为举止以及思维能力。但想要机器人感知这一切,从而作出回应,触觉传感器必不可少。
 

我国缺少的关键技术,国产机器人传感器,依靠进口仍是我国现状


 

  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,这一部件的简单转变,便能让真实世界以“二进制”的方式传给机器人,后者再作出相应的活动。相当于给它一点压力,它就能产生匹配的电流,但问题是压力和电流都需要极为严苛、稳定以及精确的输出。

 

  日本具备将这一信号转变模式稳定化实现的技术,大概是一块巴掌大小的阵列式产品,但它价格昂贵,即便如此,日本的产品依然在行业内供不应求。日本阵列式传感器,在巴掌大小的范围内分布着100个敏感元件,基本售价10万元,而国内的传感器多为简单的一点式,售价100元左右,可以看出明显差距。我们的机器人也曾想过使用本国企业生产的阵列式触觉传感器,但多番试验都不过关,因为传感器性能不稳定,且传递出的动作并不稳定,导致国产机器人有些愚钝。“依靠进口”是中国机器人传感器的现状,中国其实有着上百家从事气体、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生产的企业,但这100多家企业,竟然都不具备生产日本同水准触觉传感器的能力。

 

  当前的情况是,国内研制触觉传感器的企业无法达到要求,因为公益门槛太高;而机器人生产企业也不敢贸然使用国产货,这也就是形成了我国依赖进口的恶性循环。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